最近在读申赋渔老师的作品《光阴——中国人的节气》,这本书装帧精美,图文并茂。打开书本,看到每个节气页首的农民画,仿佛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,有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。
在雨水节气中读到“‘问世间,情为何物?直教生死相许。’谁会想到,这缠绵悱恻的爱情,竟是写给春归的大雁!”我被这些文字深深地吸引,欲罢不能。
惊蛰里,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春日里的桃花总是让人想起娇美的笑靥和年少的爱情”。让我想起春天美丽的景色仿佛近在眼前。 春分里,读到“燕子也是一种奇异的鸟,它只在和睦人家的房梁上筑巢”。我真的好开心啊。
就是这样,带着一种愉悦、好奇、求知的心情,走进《光阴——中国人的节气》的世界。我总是先看农民画,再读文字,两者相映成趣,相得益彰。这本书文字清新淡雅,诗词歌赋、乡风民俗,在作者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娓娓道来。作者旁征博引,由浅入深,通俗易懂,妙趣横生,富于哲理,令人不时掩卷沉思。
这本书知识点多,每个节气故事都很有趣味,让我阅读起来津津有味,爱不释手。一旦沉浸到书中,甚至让我忘记生活中的烦恼。那种感觉如春风拂面,如细雨沁人心脾,如花香芬芳袭人。我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,回到母体的怀抱,感受到温暖与宁静。
《光阴——中国人的节气》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,增长了许多新的知识,为了加深记忆,我一边阅读,一边记下了十多页的读书笔记,真是开卷有益,收获良多啊!
社会在不断地发展,先民那种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击壤而歌”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正渐行渐远,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,有的在古籍中留存,有的在我们的记忆里存活。作者对农耕生活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与不舍,一种浓厚的乡愁,自始至终在书中弥漫萦绕,挥之不去。
二十四节气,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尽管我们许多人已经告别“脸朝黄土背朝天”的生活,但是二十四节气,我们不能忘记,更要好好地学习、了解、传承。这是我们先民的智慧,传统的文化,民族的瑰宝。如作者所言:“二十四节气的传说与风俗,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,‘农民画’也濒临消失,然而它们身上所体现的农耕社会的诗意与美,它们当中所包含的我们民族文化的记忆,是不应当消失的。它们必将能滋润我们被钢筋水泥包围着的、日渐苍白而干涸的心。”让我联想到庄子在《知北游》里的名句: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议,万物有成理而不说。”《光阴——中国人的节气》这本书无疑值得反复阅读与精心收藏。
作者在后记里说,这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历时两年有余,其中为选农民画,和设计者朱赢椿先生,去了四合乡四趟。每次去都碰到大雨,衣服也湿透了四次。一共168页的《光阴——中国人的节气》参考书目更是多达87种。
此外,《光阴——中国人的节气》也让我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与警醒,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。我们要珍惜光阴,活在当下,认真过好每一天。
投稿人:马燕